用户注册    

通许县切换站点
我的村庄

“清华三农论坛2019”举行 专家学者共论以深化改革促乡村振兴

热点新闻|2019-01-14 09:44:05| 阅读量:779

1月12日,“清华三农论坛2019”在京举行。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主办,主题为“以深化改革促乡村振兴”,探讨如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论坛包括主论坛及两场并行分论坛和青年学者圆桌论坛。

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陈锡文,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指导委员会委员杜鹰,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韩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马晓河在主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清华大学文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清华大学校长助理彭刚出席主论坛并致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孟庆国主持主论坛。

图为陈锡文演讲

陈锡文就乡村振兴中的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修改已经赋予了土地承包权“三权分置”的法律效力,还需要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激发土地要素在乡村振兴中的活力。当前,应当根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相关改革措施,继续推进《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在宅基地改革过程中,继续探索“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保障农民宅基地所有权和资格权,适度放活使用权,发挥宅基地的保障性功能。

基于对安徽阜阳、江西抚州、四川达州的实地调研,杜鹰指出,当前在职业农民培训、人才下沉机制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今后需要将乡村人才振兴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做好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工作,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队伍建设。

韩俊指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年多来,在顶层设计、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方面有序推进,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存在投入不足、人才制约、建设用地缺乏等难题。今明两年,将坚决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任务,稳定农业农村基本盘,着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风文明,加强乡村治理,构建和实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马晓河认为,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四个短板是城乡二元结构未破除,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乡村治理体系不完善,建议从人、钱、地三个方面,解决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地权问题。

彭刚代表清华大学祝贺论坛开幕并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他指出,清华大学重视建设包括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在内的智库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集中学术智慧,汇聚社会力量,进一步深化改革。

当日下午,围绕“农业和农村发展”“农村改革和脱贫攻坚”的主题,两场分论坛和青年学者圆桌论坛同时举行。

图为主论坛现场

为探讨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对策思路,交流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展示农村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清华农研院每年举办“清华三农论坛”,旨在加强农研院与国内相关涉农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三农”研究成果的交流。目前已成功举办七届。

责任编辑:路飞
分享到